东西问·名家坊丨从联合国实习生到副秘书长,徐浩良的快与慢

发布时间:2024-12-15 15:19:52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社 北京10月16日电 题:从联合国实习生到副秘书长,徐浩良的快与慢

   中新社 记者 文龙杰 肖欣 王帆 廖攀

  无论是看他丰富的人生履历,还是近距离的观察与交流,徐浩良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令人印象深刻。

  徐浩良日前在北京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一下车到演播室,大步流星,节奏快而不急,加上近一米八的个头,初看很像北方人。但口音还是露出了上海人的质感,他说话语速不快,字句徐徐而出,却缓而不滞,声调起伏不大,但在重点处会有所强调。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6月26日宣布任命来自中国的徐浩良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简称开发计划署)副署长。自1993年至2023年,从一名实习生到副秘书长,徐浩良的经历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其间快慢交织出的节奏令人好奇。

  走出国门

  1961年,徐浩良出生于上海虹镇老街。他此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回忆称,自己从小喜欢在家中的天井里仰望天空,看飞机从空中飞过,想象着跟随飞机去往远方。

徐浩良在中学毕业典礼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许多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其中包括徐浩良。他1979年考入同济大学,在桥梁系度过了四年本科时光。1983年毕业后,徐浩良留校任教,有一份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那时,他在李国豪课题组工作,当时计算机的发展很快,但他意识到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不是他最终的追求,决定自学英语出国寻找发展的新可能。

  当时正值赴美留学热潮。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中美教育交流因此获得新的机遇。最初,赴美留学由国家公派出去,随着交流的推进,自费留学也逐步放开。1985年中国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徐浩良也成了自费留学大军中的一员。

大学时期的徐浩良在南京长江大桥留影。受访者供图

  1988年,徐浩良接受了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录取,但在旧金山转机的那天晚上,他反复思考自己为什么去底特律,而不是纽约。于是马上联系也录取他的位于新泽西的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在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学了一学期土木之后,转学管理科学。快毕业时,他又发现能找到的工作都和工程或工厂管理有关,于是继续寻找方向,决定再去读对他非常有吸引力的国际关系专业。

  由土木转管理再转国际关系,其间变化不可谓不快,却并不急乱,徐浩良最终获得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成就固然令人艳羡,但其间过程亦艰辛备至,在曼哈顿骑自行车送外卖,在新泽西开车帮人搬家,在报社负责录入赛马信息……到1994年拿到哥大硕士学位时,徐浩良已32岁。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的徐浩良。受访者供图

  从中国上海到美国,从家乡到异地,有成长、有突破、有欣喜、有自豪,也有彷徨、有无助,徐浩良关于这五年间的经历对外界谈得不多。但毫无疑问,从27岁到32岁,在这个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奋斗是最重要的底色,徐浩良也由此锻炼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与不同人群打交道的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了别样体会,并成为日后在联合国工作时的宝贵资源。

  从实习生到副秘书长

  徐浩良与联合国的缘分是从一份实习工作开始的。1993年,还在哥大读研究生的徐浩良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找到一个实习岗位。实习结束后又获得一份为期15天的聘用合同,他的工作获得认可,15天合同到期后得以再续。

  “15天合同到期后,再续15天,后来延长到30天,又延长到3个月。就这样通过不断续签短期合同,逐渐在联合国立住了脚”,徐浩良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直到有一天,我获得一份驻哈萨克斯坦的合同,为期2年。”这份工作使徐浩良在联合国从“短工”变成了“长工”。

徐浩良。受访者供图

  20世纪90年代,受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外溢影响,独立不久的哈萨克斯坦为走出经济危机,积极与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忆及1995年至1997年在哈萨克斯坦的工作经历,徐浩良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那里我目睹了哈萨克斯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关系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彻底转变”。

  此后,徐浩良回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纽约总部,在亚太局找到一份工作,一年合约到期后联合国主动提出续约一年。1999年,也就是徐浩良作为联合国“长工”的第五个年头,他终于成为联合国的正式职员,先后任开发计划署驻伊朗副代表、驻东帝汶高级副代表、驻巴基斯坦副代表及驻巴基斯坦国别办公室主任,此后又担任联合国驻哈萨克斯坦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地代表。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徐浩良在当地工作。受访者供图

  2010年3月,徐浩良回到联合国总部,担任了一系列重要职务,包括欧洲和独联体局副局长(2010-2013),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2013-2019),以及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政策局局长(2019-2023)。

  2023年6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任命徐浩良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开发计划署副署长。从“短工”到“长工”到转正,再到被任命为副秘书长,三十年不可谓不慢,但缓而不滞,徐浩良保持节奏,步步踏实。

  徐浩良说:“碰到问题不要怕,想解决,要自己想办法。”正因为走得坚实,徐浩良深受认可。“我很高兴祝贺徐浩良先生被联合国秘书长任命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表示,“这一新任命是对他近30年出色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坚守开发计划署,坚持致力于帮助世界最贫穷国家和弱势群体的肯定。面对现今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我期待继续与他紧密合作,使开发计划署帮助更多国家克服现在及未来所面临的发展挑战。”

  徐浩良的丰富履历,是其能够担任联合国要职的重要加分项。他在联合国系统担任多个职务,既有总部工作经验,也曾在亚太、欧洲和中亚的多个地区办事处工作过。更重要的是,徐浩良在工作中善于把握“快”与“慢”的节奏。

徐浩良在阿富汗执行任务。受访者供图

  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评价,一方面,徐浩良在多个任务区领导了大规模的变革进程,建立了高绩效团队,并显著地提升了效率;另一方面,他非常重视明确的战略愿景、协作文化和持续创新的思维模式,与同事合作提供有影响力的发展解决方案。

  服务30年,常驻和访问超过70个国家。徐浩良谈及在联合国的工作,“意义”是他的高频词。

  到过很多国家,见过很多政要,更与很多底层百姓和弱势群体相处过。徐浩良说:“在这一职业生涯中,我和同事们一起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在东帝汶战后重建时,帮助他们重建机构、设置政府部门、培训当地官员。”

徐浩良与奥尔塔在东帝汶交谈。奥尔塔自2022年起任东帝汶总统。受访者供图

  “对此,我感到非常自豪。”徐浩良提到他2007年在哈萨克斯坦工作时,协助当地政府制定了2030年长期发展规划。目前,哈萨克斯坦还在执行这个纲领性文件。

  “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

  联合国官网显示,除了母语中文外,徐浩良还会说英语和俄语。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使他格外注意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徐浩良对 中新社 记者表示,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对世界和平和发展至关重要。

  美国学者亨廷顿1996年出版了其名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当时已进入联合国工作的徐浩良说,这本书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冲突的热烈讨论,“因为人们确实觉得国际社会面临严重的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都可能出现矛盾冲突。”

  在此背景下,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起成立“联合国文明联盟”,通过联合国层面的机构设置,推动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员交流、学习、互访,让各个国家能够相互了解、增进互信。徐浩良介绍说,从2005年到现在,这个组织一直在努力工作,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互信,促进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世界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徐浩良在印度出差。受访者供图

  乡音难改,家乡的味道更难忘记。徐浩良虽常年生活在纽约,但家里做饭时基本还是烧上海本帮菜。“红烧肉、狮子头、腌笃鲜、油爆虾等等,我们都自己做”,徐浩良说,“虽然家里空间小,我们能力也有限,但喜欢做一桌菜,邀请朋友来家里聚餐”,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交流。他还曾在“国际母语日”用上海方言来强调各地方言对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徐浩良看来,文化多元化是联合国的宗旨之一,保护文化多样性与发展问题高度相关。“发展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需要合作,包括应对粮食危机、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也包括结束冲突、维护世界和平。”

  “联合国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徐浩良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通过30年的努力,从联合国的实习生到现在被任命为副秘书长,“我感到非常高兴”。

  谈及现任职务和未来工作,他“感到责任重大”。徐浩良向记者解释,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其中一个特殊任务就是作为“首席风控官”,要帮助开发计划署控制所有的风险,包括安全、名誉、运作的可持续性等等,责任非常重大。

  “想到这个世界上的贫富差距还如此巨大,我的内心很难平静。”语调依旧不激不厉,这令人相信,他未来依然会在“快”与“慢”的辩证中思考和推动解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