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4-12-13 16:20:05 来源: sp20241213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新经济形态。世界各国竞相将数字经济作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强调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这些重要论述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我们要顺应数字化浪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构筑竞争新优势、壮大发展新动能。

  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方面,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传统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产业化规模与产业数字化规模分别达9.2万亿元和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分别为18.3%和81.7%。

  数字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业务快速增长。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7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5.4万亿元,2022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增速超出工业4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2.5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0.8万亿元,2022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5万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球前列。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共完成业务收入30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字技术广泛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工业互联网应用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普及。数实融合有力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从宏观层面看,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从产业层面看,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从企业层面看,重塑了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增强了企业内生增长动力。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底座不断夯实。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累计建设5G基站328.2万个,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日益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有力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产业升级,成为经济增长、融合创新的新动力。

  技术创新带来机遇与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发生极大改变。这既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关键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取得积极进展,5G实现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量子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创新应用取得积极进展。前沿数字技术创新日益活跃,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端芯片和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和关键软件、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战略前瞻布局。

  得益于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及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数字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加快发展。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44.3万套,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国。

  但也要看到,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潜能有待深入挖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制度规则有待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话语权仍待提升。数字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强,创新资源存在分散、重复、低效等问题,制约创新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新技术、新应用持续涌现带来新挑战。以Web3.0、量子计算、卫星通信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加快实现从研究探索到商业落地的跨越,驱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并显著改变工作、生活、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导致创新方式发生改变,“数据+AI”与工业研发流程融合催生新型研发范式,形成改变传统边界的创新能力。基于数据的研发方式,能够对传统物理试错方法形成有效补充,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创新效率。

  要探索与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和产业创新机制,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式创新。聚焦数字产业化战略前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生态,让人工智能充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设施规模化应用,并超前谋划6G、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

  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当前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影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及路径存在一定差异,数字鸿沟问题凸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探索阶段,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生态尚未形成。产业数字化中的核心问题,如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融合等,都需要新一代数字技术来解决。而我国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多项数字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另一方面,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数据开放共享不足,数据要素没有充分流动和深度开发利用,要素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释放。

  要构建良好数字技术创新生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搭建供需平台,推动供需双方从研发到生产全过程参与、协同攻关,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布局、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向工业领域加速渗透,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实现全域、全链、全环节数字化发展,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要充分发挥平台企业作用,优化供需匹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引导平台企业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对外开放、挖掘消费潜力等方面创造更大价值。依托平台更好支持实体企业走出去,通过跨境电商加速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消费互联网平台技术创新,增强平台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提升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加速技术出海、模式出海。

  要加快完善数据治理规则,激发数据要素的活力和潜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发展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这为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指明了方向。要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及标准规范,培育规范数据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加强数据安全评估,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史丹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