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6:45:41 来源: sp20250105
中新网 合肥6月21日电(记者 张强 张俊 韩苏原)全国残联原副理事长相自成21日在安徽说,中国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中国共有90多部国家法律和50多部行政法规涉及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条款。仅2018年至2022年,在《民法典》等33部法律法规中规定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内容。
6月21日,全国残联原副理事长相自成在“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专题研讨会上发言。 中新社 记者韩苏原摄当日,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专题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中国多个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特邀理事等近百人参会。
据介绍,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程度如何,是检验一个国家和社会人权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也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自成说,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目标离不开法治的环境和基础。如今,中国残疾人法律保护得到全方位加强,多措并举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法律服务得到有效提升。
截至2022年底,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依托地方残联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就达2526个,初步形成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格局。广泛开展残疾人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此外,中国还积极向世界展示残疾人人权保障的成绩。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认真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尊重和保障残疾人人权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残联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10月批准《马拉喀什条约》,配合中央宣传部(国家版权局)推动出台《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版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自成认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将发生很大变化,残疾人的需求将从救济类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程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教育、进入工作场所、参与社会活动,残疾人需求类型将逐步与社会公众趋同,全面发展,平等、参与、共享,已成为普遍要求。
“这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重点从立法、法律实施、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依法履职等重点任务,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新成效。”相自成说。
相自成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不断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以平等和特殊保障为主线,进一步推动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进一步协调促进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的实施;以政策维权为抓手,进一步改进提升残疾人法律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对残疾人的法律服务;以提升质量为要求,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残疾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