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0:01:20 来源: sp20241127
早上6时30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天安门广场上,刚刚看完升国旗仪式的人潮开始退散,上万游客走上金水桥,穿过天安门城楼的拱形大门一路向北。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民警直凤新整理了一下警服、装备,站在城楼敞开的大门旁,开始新一天的执勤工作。
从天安门城楼向北到端门,直线距离也就200米左右。这片区域就是直凤新执勤的一方天地,别看面积不大,却是广场游客向北疏散的重要通道。“有的人要上城楼参观,有的则一路向北去故宫,我们必须做好疏导工作,避免发生拥堵。”从1986年大学毕业从警起,直凤新在天安门地区坚守了38年,马上就年满60岁的他身形清瘦,背也有点弯,说话低声细语,但指挥疏导的举手投足间却散发着岁月淬炼的坚定力量,游客因为排队拍照发生点小摩擦,他也能用睿智的话语巧妙化解。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名穿制服的民警如灯塔一般,往那儿一站,问询和求助便纷至沓来。“我要参观城楼,请问哪里能存包?”老直抬手指向西北角:“您看见那个红伞了吗?就在那儿。”“这儿有厕所吗?”“这里没有,您走过端门,两侧都有。”他清楚准确地一一作答,不厌其烦。几十年日复一日地巡逻,老直已然成了天安门的“活地图”,这里的一砖一瓦都烙印在他的心里。
“游客多的地方很容易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民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别看老直眼睛不大,却目光如炬,一边巡逻一边环顾人群,眼里都是游客的安全和需要。有一年冬天,一位老人在城楼边突然晕倒,老人的女儿抱着父亲无助地呼救。老直眼疾手快,赶忙跑过去帮忙,一边呼叫救护车,一边跑回值班室,拿出棉被给浑身冷汗的老人盖好。因为他的快速反应,老人得以迅速就医,转危为安。
顺着天安门城楼西侧的台阶拾级而上,城楼上全是游客,有的凭栏拍照,有的驻足观赏。通道边斜放着一辆婴儿车容易绊到游客,老直将车挪到完全贴墙的地方,并叮嘱家长:“咱拍完了照片尽快把车推走,别堵了路。”身前一位拄着双拐的游客踌躇不前,他轻轻拍拍对方肩膀,好意提醒:“您注意脚下,中间那个门没有门槛,您走那里方便。”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站在下行楼梯口发怵,老直一指城楼东侧的小门说:“那儿有电梯,您坐电梯下楼吧。”
偶尔也会有好问的游客向他打听城楼的故事,老直便打开了话匣子:“天安门最初叫‘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60根巨柱支撑着重檐屋顶……”从城楼的历史到中轴线建筑,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老直说,在祖国的“心脏”执勤,最重要的就是一份责任心,不仅守护天安门城楼及周边的安全,也要为游客们守护住美好的回忆。
来一趟天安门,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老直也用38年的坚守诠释了另一种情怀。今年“十一”长假是老直最后一次国庆执勤,再过十几天,他就要退休了。退休之后的事,老直还没计划,最后与天安门相伴的这十几天,是他眼下最珍惜的日子。
站在城楼上,两侧红旗漫卷,广场和国博、人民大会堂尽收眼底,向北眺望可以细细端详故宫古建的壮美。老直若有所思地说:“每每我站在这里,都会为咱们国家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感动自豪,回想起那一个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这里是中国人心向往之的地方,能守护着天安门,是多大的荣耀。我现在就想把这十几天的工作干好,认认真真守护天安门和游客的安全。”(孙莹)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彭晓玲、黄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