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迎头赶上”的汕头如何抓住“十四五”机遇?

发布时间:2024-11-23 11:43:01 来源: sp20241123

  【开栏语】

  中国是海洋大国。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分布在广阔海域上的1963个岛屿。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6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

  沿着领袖嘱托的蔚蓝坐标,满载勇立潮头的信心荣光,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开辟出一条又一条向海图强、依海而兴的“航线”,共同鼓起落实海洋强省战略的“风帆”,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增添“蓝色动力”。

  为了深入展现新时代“海上新广东”故事,更好地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联合100多名中央和省市重点网络媒体记者以及相关海洋经济领域专家学者、知名网络达人、自媒体创作者等,分东、西、中三条线路探访调研广东14个沿海城市。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粤学习客户端即日起推出“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系列报道之“向海图强·广东观察”,敬请垂注。

  依海而生,向海图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近年来,汕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海洋强省”三年行动等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筹做好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工作,谋划打造现代海上风电、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奋力书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篇章。

  打造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

  阳光透过薄雾,倾洒在南澳岛海域的海面上。万顷碧波间,35台风电机组整齐列阵,白色扇叶迎风转动,将阵阵海风转化为绿色电力。2021年底,汕头市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大唐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全容量投产任务,截至23年3月底,发电量已突破10亿度,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万吨。

  拥有218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67公里海岛岸线的汕头,风力资源丰富,有发展风电的天然优势。当前,汕头正依托良好风能资源和产业基础,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同步推进氢能、储能、智慧电气装备等产业发展,打造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5月下旬,位于汕头南澳海域的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场完成桩基础施工,进入风机吊装阶段。这是汕头市第二个开工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省、市“十四五”重点项目,项目集约、节约用海指标达到广东省领先水平,计划今年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年均发电量达20亿度。据悉,广澳港三期工程也有望于今年底动工建设,将建设3个风电运维码头。

  据初步核算,2022年汕头市海洋生产总值约为339.44亿元,海洋新兴产业呈现新亮点: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电力业,从无到有,实现增加值为1.47亿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亦实现增长,增加值为4.05亿元。市自然资源局海洋海岛管理与监测防灾科副科长刘乙希介绍称,当前汕头正谋划6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开发,依托广澳港打造集施工建设、运维和出口为一体的海上风电母港,打造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

  持续拓展生态养殖效能

  在南澳县深澳镇走马埔村,放眼望去,海面上漂浮着大片彩色生态浮球方阵,宛若彩虹,吸引游客驻足拍照。这些浮球方阵其实是南澳养殖牡蛎的专用设施,采用PET材质,可阻挡紫外线,无毒、无味,既推动了牡蛎养殖产业发展,也为海洋生态保护作出贡献。

  养殖生蚝已经有20多年时间,走马埔村养殖户程成孝的养殖场面积有200亩左右,几个月前放下的蚝苗,7月份就可以收获了。2020年,南澳县采取积极措施全面推进白色泡沫浮球更换成环保生态浮球工作,也让程成孝尝到生态养殖的甜头。程成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每个泡沫浮球需要花费15元左右,现在每个环保生态浮球仅需10元左右。而且,以前一名工人每天仅能放置200个生态浮球,现在一个人每天就能放置400个,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

  “这几年经济效益不错,不仅把养殖做起来了,还带动村里的旅游业的发展。”程成孝笑着说,如今许多游客慕名而来,除了到村里来品尝地道的生蚝美食外,还奔着网红打卡点“彩虹海”而来,而他也对村里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目前,南澳县是全省首个实现全县域将白色泡沫浮球更换为彩色生态浮球的区县。南澳县深澳镇党建办副主任庄培阳表示,深澳海洋牧场将继续向生态化、有序化、可持续发展方向推进,不断拓展生态养殖效能,培育和发展休闲旅游,进一步增强深澳镇发展动能,不断强化“彩虹海”发展效益。

  盘活碳汇生态产品价值

  南澳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较好的海洋养殖产业基础,其中南澳牡蛎是南澳县的主要特产之一。据了解,牡蛎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将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合成牡蛎壳和软组织,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浓度。2022年,在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指导下,广东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地汕头。

  工商银行汕头分行以海洋碳汇这一生态产品为切入点,落地了省内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这也是全国工商银行系统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

  目前近海贝类虽然具有固碳功能,但暂时还未纳入碳汇,预估值无法变现。即便如此,考虑到远期收益是存在的,可实现远期的收益权来质押,帮助农户养殖获取金融支持。基于以上贝类养殖碳汇可测算的原理,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指导工商银行汕头分行主动对接第三方机构,为南澳县某海洋养殖户所养殖约80亩的牡蛎可形成的碳汇量进行核算评估,参考市场价格将其预计可实现的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

  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对该笔质押进行登记和公示,并发放了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50万元,盘活实现了沉寂在海洋之中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在广东省内率先开辟金融支持海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打造现代渔业经济区

  牧渔耕海,建设“蓝色粮仓”,汕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澳县平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一尾尾金鲳鱼、鮸鱼、鰤鱼等优质深海鱼类在网箱深处自由游走,一艘艘渔船或投放饲料或检修设备,渔民忙前忙后,不亦乐乎。

  近年来,南澳县立足渔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加快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以及渔民转产增收,引进南澳县平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并成功试投产,实现深水网箱养殖“零”的突破。在深水网箱养殖领域,南澳耕泰洋水产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去年9月,南澳耕泰洋水产有限公司首批深水网箱正式投用,进行金鲳鱼试验性科学养殖。3个月后,首批试养殖的金鲳鱼成熟上市,市场供不应求。金鲳鱼的丰收让该公司董事长萧伟源看到了深海网箱养殖的前景,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未来企业也将扩大南澳海域深远海养殖产业,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研发设计一座大型深远海智能化养殖设备平台。

  从浅海到深海,从“看天吃饭”到“高效养殖”,从单一捕捞打鱼到水产加工、现代物流、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全方位发展,汕头海洋牧场快速发展,“蓝色粮仓”逐渐成型。

  另一边,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正准备进入实质施工阶段。南澳县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是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建设的15个渔港经济区试点项目之一,也是广东省渔港经济区先行先试区。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工作人员林鸿庭表示,项目的建设将提高港区防灾减灾能力,改变港区配套滞后、渔港功能单一的现状,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拟形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渔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港产城一体化的现代渔业经济区,带动周边地区海洋与渔业经济的发展。

  优化沿海经济带重大产业布局

  “十三五”期间,汕头市海洋生产总值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均速约10.3%,约占全市GDP的14%-16%,初步建立起以现代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渔业为支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021年,汕头市海洋旅游业产业增加值为107.51亿元,同比增长8.7%。202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7.4万吨,总产值近80亿元。目前,汕头市已形成以南澳县、澄海区浅海,韩江、榕江河口区,练江两岸为重点的水产养殖区。在发展近浅海养殖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业和“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今年汕头市有望试点建设2个海洋牧场。

  进入“十四五”时期,汕头迎来“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多项支持汕头发展的政策措施,《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要以汕头为中心,建设“大汕头湾区”,依托粤东沿海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汕头市将抓住历史机遇,做大海洋经济体量,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强国。

  目前,汕头正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进一步优化海洋重大产业布局,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打造服务全球的海上风电产业新城,推进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能源等海洋产业重大项目在汕头布局。同时,汕头还将持续做好海洋产业服务保障,加速建立海洋牧场项目用海审批联动机制,优化用海审批流程,简化用海前期工作,努力实现“拎包入驻”“拿海即开工”。在用地保障方面,汕头积极做好海洋牧场陆域配套设施及产业用地保障,优先支持海洋牧场陆域配套设施及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强 张纯青

  策   划:李琳 袁佩如 朱景

  采   写:汕头融媒李德鹏

  执   行:苏若倩 韩薇 曾文宇 欧文恒 刘玉倩 张涵青

  视   频:汕头融媒

  设   计:李江锐 张琪达 杨晨悦 汪婉莹

  校   对: 陈学德

  南方网 汕头融媒集团联合出品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