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中国发展的决心长期且坚定”(见证·中国机遇)

发布时间:2024-11-05 18:44:59 来源: sp20241105

  美敦力于2012年在上海设立中国研发中心,至今已累计研发65款产品,其中50余款成功上市,23款实现全球销售。   美敦力供图

  第六届进博会上,参观者在美敦力展台了解全球首展的脉冲场消融系统。   翁奇羽摄(影像中国)

  在美敦力上海工厂生产车间,员工正在作业。   本报记者 俞懿春摄

  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展示区一景。   本报记者 俞懿春摄

  美敦力创新中心(成都)外观。该中心于2021年正式启用,是继2005年美敦力创新中心(上海)建立之后,美敦力在中国开设的第二个创新中心。这使得中国成为美敦力全球范围内唯一拥有两个创新中心的市场。   美敦力供图

  35年前,总部位于爱尔兰的医疗科技企业美敦力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办事处,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医疗科技企业之一。在2018年举办的首届进博会上,因展出重量仅为2克的全世界最小的心脏起搏器,美敦力再次引起关注。

  近年来,美敦力不断加快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构建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培训、售后、投资基金的全价值链。中国市场已成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单一市场。

  “中国政府多措并举,致力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水平,美敦力深受鼓舞。”美敦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马萨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在研发、生产和人才上持续投资。”

  “中国具有原材料供应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优势”

  坐落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漕河泾综合保税区的美敦力上海工厂成立于2006年11月,是美敦力在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工厂。

  2007年第一条生产线投产,2014年携手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打造本土化产品,2017年正式启用大中华区首个生物心脏瓣膜制造基地,2024年4条新生产线即将量产……走进美敦力上海工厂,一楼大厅一侧墙壁上,时间轴记录着美敦力在中国的发展步伐,另一侧展示柜中陈列着该厂多年来生产的标志性医疗器械。

  王艳是美敦力上海工厂的“001”号员工,当年的项目经理如今已成长为工厂负责人。王艳说,当年外国医疗企业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的并不多,但美敦力看好中国市场和发展前景,坚定投资,买下了约2万平方米的厂房。

  “美敦力较早进入中国市场,是因为中国具有原材料供应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优势。”王艳说,上海工厂如今拥有12条不同类型产品的加工生产线,覆盖医用高频仪器设备、外科手术器械以及手术室、急救室用诊疗设备及器具等。

  工厂一层的物料仓库,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不同地方的零部件码放得满满当当。随着美敦力不断加速本土化战略,目前上海工厂已实现80%以上的零部件国产化。

  穿上连体洁净服、套上洁净鞋套、戴上一次性口罩和一次性网帽,记者经过多次消毒,走进一个生产车间。这个车间有6条生产线正在量产,每条生产线上有六七名工人。王艳说:“随着美敦力中国本土化研发能力的提升,上海工厂将承担更多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的本土化生产。”

  近年来,美敦力在上海、常州、成都设立了五大生产基地。去年4月,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正式投入建设,这一集生产、研发、孵化、客户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骨科与神外领域创新科技园,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顾宇韶表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重视等,都让中国市场蕴含巨大潜力。“美敦力始终看好中国市场,并坚信中国将在未来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和全球重要的医疗科技创新发源地。”顾宇韶说。

  “依托进博会平台,全球创新产品加速落地中国”

  美敦力是进博会的“老朋友”,连续6届参展,先后带来超过300款创新产品及疗法,其中包括50余款首秀产品;10余款创新产品和疗法实现从“展品变商品”。“依托进博会平台,美敦力众多全球创新产品加速落地中国,本土研发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在华价值链布局全面推进。”顾宇韶说。

  为推动前沿疗法的本土创新与突破,2012年,美敦力在上海设立中国研发中心。中心目前拥有14个自建实验室、近300名研发和管理人才。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研发65款产品,其中50余款成功上市,23款实现全球销售。

  中国研发中心是美敦力海外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研发中心之一。中心首席科学家卢洪阳透露,这是因为中国研发中心具备从“端”到“端”的能力,即从产品设计、测试、验证到试生产、上市的全过程都可以在研发中心内完成。

  “我们的一些创新疗法正是在中国市场中萌芽,最终成为惠及全球患者的产品。”卢洪阳以心脏起搏领域为例,“左束支区域起搏疗法2017年在中国兴起,现已走向全球。目前,中心正围绕这一中国市场孕育的疗法创新,开发手术配套的递送鞘管产品。”

  2016年和2023年,美敦力分别成立美敦力中国Ⅰ期及Ⅱ期基金,关注对中国公众健康影响较大的若干疾病,以及它们的临床解决方案。截至目前,Ⅰ期基金已经投资了手术机器人、数字化应用、日间手术等领域的10家中国初创企业。

  “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将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顾宇韶表示,美敦力一方面将加速引入全球领先的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将通过促进本土创新能力提升,助推中国医疗体系的创新进程。

  “期待中国在塑造全球医疗产业未来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中国是美敦力全球范围内唯一拥有两个创新中心的市场。两个创新中心分别坐落在上海和成都,通过高度仿真的环境与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平均每年为约1.5万人次中国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实践与交流平台。

  采访当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6支医生团队正在美敦力创新中心(上海)开展不同类型的模拟手术训练。该中心培训教育主管杨辰鹤说,这里可提供模拟临床手术的练习项目超过60种,每年还会根据中国医生的需要开发新项目,“仅在去年,我们就增加了7种新项目”。

  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外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沃土。

  生物医药是上海市政府重点鼓励和优先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闵行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上海市闵行区经济委员会主任李丽告诉记者,颁发海关高级认证,帮助制定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特别是在原材料验收、出口成品检测等关键控制点提供便利性通关举措,闵行区从贸易便利化角度为美敦力提供支持,确保企业及时有效开展生产。

  把美敦力纳入“上海科技创新职业清单”,为相关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把美敦力纳入闵行区人才引进落户重点企业名录,助力其申报上海市人才引进落户相关政策等。李丽提到,闵行区还成功促成了美敦力和上海交通大学在骨科机器人领域开展研发合作。

  “去年,闵行区成立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和外商投资协会等机构,让外资企业可以安心在闵行区投资兴业。”李丽表示,今年3月初,闵行区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的最新方案,推出四大工程、20个专项行动和108条改革事项。

  在顾宇韶看来,上海市政府推动的一系列举措,为跨国企业的本土创新提供了完善的支持和开放的合作空间。他以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为例说,这个平台“搭建了极具规模效应的国际性产业交流机会”。正是在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美敦力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签署协议,共同推动医疗科技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成为首家在临港新片区投资的跨国医疗企业。2024年3月,美敦力临港医疗科技产业基地首个产品下线。

  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四级调研员傅张杰说,临港新片区除组建专班加快美敦力项目落地投产外,还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探索推进便利化举措。例如,为便利医疗器械产品认证,协同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为美敦力建立临时进口关键零部件便捷通道,今年初第一批零部件已顺利进口入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在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创新研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不仅将造福中国人民,也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顾宇韶表示,中国市场对美敦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快速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美敦力植根中国发展的决心长期且坚定。”

  “35年来,美敦力深度融入中国市场,为数百万人带来健康福祉。”马萨表示,“我们坚信先进技术的变革力量,期待中国在塑造全球医疗产业未来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3日 03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