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刀郎渔猎传人的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4-12-23 22:03:29 来源: sp20241223

吾拉因和他的祖辈一样,依然使用较为原始的捕鱼工具(资料图)。易然  摄

   中新网 乌鲁木齐11月14日电 题:新疆刀郎渔猎传人的新生活

  作者 史玉江 易然

  见到吾拉因·达吾提(下称吾拉因)老人时,已是晌午。初冬时节,南疆大地暖阳高照,叶尔羌河岸边的新疆图木舒克市夏河镇,依然满目金色。

  听说记者来访,吾拉因很高兴,天刚亮就骑着马赶到30余公里开外的河湾里,抓了两条大白鲢。记者注意到,年逾七旬的吾拉因身体清瘦但精干,一双大手就像胡杨的根茬,粗糙却带着刚劲。

年逾七旬的吾拉因身体清瘦但精干,依然使用传统的烤鱼方式。易然  摄

  老人弄起鱼来手脚麻利。剖好洗净后,用较粗的红柳枝做支架,从鱼的背梁穿过,再用三根较细的枝条横穿鱼身,使得整条鱼被彻底撑开成扇形,立于地面上,然后架柴点火……看着老人走动着烤鱼好似艺术表演。

  “我是刀郎人,我爸爸的爸爸就是靠渔猎生活的。那时河中的大鱼很多,乘着小船在水上打鱼很有趣。”回忆自己的孩童时光,吾拉因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刀郎渔猎文化”传承上千年

  相关资料显示,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叶尔羌河两岸战乱频频。民众纷纷逃到叶尔羌河下游平原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里聚成群落,靠渔猎为生,被称为“刀郎”,意为“集中”“成堆地聚在一起”。

  记者遥想吾拉因的先辈们因河而居,白天依水渔猎,林中放牧,晚上围着篝火烧烤,听着震天的手鼓,唱起粗犷悠扬的刀郎木卡姆,也许也会不由自主融入豪放的刀郎麦西莱甫舞蹈里。刀郎人在这长年累月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创造了独特的生存方式、形态和文化——“刀郎文化”。

  夏河镇因叶尔羌河支流夏可河而得名。夏可河两岸茂密的胡杨林和肥沃的土地是刀郎人的家园,该地迄今仍有8000多刀郎人后裔。

  寒来暑往,物换星移。吾拉因和他的祖辈一样,依然使用较为原始的捕鱼工具。简陋的独木舟,简单的收获,延续着这上千年的动作。“刀郎文化”被传承下来。

  图木舒克“最后”的刀郎渔猎传人

  吾拉因是当地有名的渔猎人达吾提·巴卡利的小儿子。“我爷爷卡巴洪主要以渔猎为生。97岁走了。在我七八岁时,爷爷曾抓过一条25公斤重的‘扑克西’鱼,这种鱼无鳞、头大、体长。”吾拉因回忆,“记得那天这里的人聚在一起,欢快地跳起刀郎麦西莱甫。那条‘扑克西’鱼的脊椎骨被爷爷制作成一根腰带,戴在了爸爸腰间。”

  多年来,这里的刀郎人后裔,唯有吾拉因没有丢弃从父亲手中“接过”的渔技。每年洪水退去的夏末秋初,在侍弄农活之余,吾拉因会叫上四个儿子用马车拉着小渔船去河湾捕鱼。

  吾拉因的儿子们少年时随父“渔猎”争先恐后,未成年“渔技”已在当地首屈一指。当把“战利品”分给乡亲的同时,吾拉因和儿子们享受着“渔手”的荣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多数刀郎人渐渐放下了渔叉和整段胡杨树凿成的独木舟,关于刀郎人渔猎为生的故事似乎已是遥远的传说。

  吾拉因最看好二儿子吾斯曼·吾拉因,12岁那年抓到8公斤大的狗头鱼(当地独有的鱼种)。但如今,吾斯曼经营果园,种棉养畜,家庭富足。

  吾拉因寄希望于吾斯曼的儿子传承“渔猎”,但孙子艾力扎提·吾斯曼在夏河镇第三中学品学兼优,痴迷足球,是该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仅2023年夏就接连参加了自治区、国家青少年足球赛事,对“渔猎”丝毫没兴趣。

  “我这辈子用坏了好几个小船,现在小船没传人了,儿孙们不再愿意干这个行当。”老人的喃喃自语中,脸上显露出一丝忧伤。

  集多项非遗技艺蜚声图木舒克

  让吾拉因没想到的是,“刀郎人渔猎”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级“非遗”项目,“图木舒克烤鱼”获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非遗”项目,而这些受到保护的项目都与吾拉因有直接关系。如今,采访者及参观者陆续有来,让老人感到很欣慰。

  不仅如此,吾拉因的孙女阿依先木·吾斯曼在喀什大学推出的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中扮演角色。2023年4月初,该剧在乌鲁木齐举办的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展演,4月底又在北京保利剧院展演。“他们都说阿依先木继承了我的天赋。”提起孙女,唱、舞、器乐伴奏样样在行的吾拉因甚是自豪。

  夏河镇“刀郎艺人”也不少,聚在一起能撑起一台晚会。如今,吾拉因既是组织者也是领演(奏)者,热衷于当地组织的文艺活动。不仅如此,“刀郎木卡姆表演”“刀郎渔猎”“刀郎烤鱼”……吾拉因集多项技艺于一身而蜚声图木舒克。

  在吾拉因不久前乔迁新居的院落中,记者在品尝地道的刀郎烤鱼时注意到,偌大的院落里存放着许多老物件,估计可码一面墙。诸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橱柜、缝纫机等,橱柜里摆着说不上年代的陶瓷器具、金属物件、纯手工毛织品、报刊书籍……

  “年轻时就喜欢收集这些物品,慢慢发现这些老物品能提醒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吾拉因称,打算以后办个博物馆。

吾拉因现场制作的“筋摩棒”。易然  摄

  吃着烤鱼这会儿,吾拉因又“启动”车床展示木工技艺,转眼间,两根直径5厘米左右粗、一米长的白杨木棍变成了一根根“筋摩棒”(用于按摩身体),令到访者啧啧称奇。

  返程前,记者想知道,这两条白鲢是怎么捕获的?吾拉因说:“下次你们开车跟我到河湾,我抓给你们看!”(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