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定位 扛起新使命 潮涌之江 澎湃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4-12-23 21:53:23 来源: sp20241223

“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的新定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新使命——这是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提出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

先行者,就要扛起不一般的使命和担当。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所说,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站在新年之始回望,浙江激荡着一股闯劲。“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牢记总书记对浙江发展重点的精准点题,浙江上下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为全国大局多探新路。

在新年贺词里,习近平主席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站在新年之始展望,浙江升腾起一股拼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打通、鲜明标识如何擦亮、推进动力如何激发、底蕴精髓如何彰显……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命题新课题,浙江上下以奋进者的昂扬姿态,实实在在地抓,脚踏实地地做,奋力在新起点上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

追梦,奔跑,一刻不停。在科创前沿,在城乡山海,在改革开放的一线,在文化的传承与交融,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从记者在基层采撷到的一个个鲜活故事里,我们分明看到,宏伟的蓝图已融入百姓的梦想,美好的憧憬已化作实干的行动。

“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且看这个蓬勃向上的浙江!

塑造新优势

【总书记嘱托】

●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

●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科创高地

【一线故事】

人造鱼肉

眼前是一块嫩白的鱼肉,摸上去颇有弹性,一股子腥味更让人相信它来自大海。

出乎我们意料,它却是实打实的实验室产品——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

“它是以可食用凝胶为材料,利用含细胞3D打印技术‘长’出来的。”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食品实验室副主任陈启和教授笑着说,“在未来实验室,就要做有‘未来感’的事。”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日益丰富的餐桌。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蛋白质需求量还要增加30%至50%。然而,当前海洋优质鱼类可供捕捞的数量日益减少,近海养殖则需要考虑控制水质和碳排放问题。人造鱼肉走上餐桌,既能提供广阔的动物蛋白来源,又有利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降低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带来的环境与资源压力。

“发达国家在细胞培养肉这条赛道上已经布局多年,我们只有加强前沿技术储备,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陈启和说。

未来食品实验室还在利用稀缺食品资源开发更多类型的人造肉,研制微生物蛋白营养品等,不断拓宽“未来食品”的概念边界。可以说,他们的创新是在以硬核科技支撑中央提出“大食物观”的战略远见。

这件充满“未来感”的事,正是发生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嘉善县祥符荡科创绿谷,它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范骁辉教授说:“我们在这个绿谷中取名‘绿洲’,涵养的是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可以做许多大学校园里做不成的事。”

陈启和举了个例子——研发可食用的培养鱼肉细胞需要专门的反应器,国内没有现成适配的,进口装备也难以满足需求;“绿洲”灵活的引才用人机制帮了大忙,几个月内就招聘机械制造、生物信息、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组建起一支专业的工程师队伍投入研发。

出台“攻坚计划”、设立产业基金、组建专门的服务团队……在这里,每个人都想方设法为大学实验室里的成果开辟转化通道,让其最终走进企业车间。

放眼整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创新节点。未来食品、未来环境、未来健康、未来城市、未来设计……浙大绿色发展学科集群纷纷在此落地建设实验室,开展成果转化。

未来健康实验室,科研人员研究核酸药物精准靶向递送。浙江大学供图。

采访中,科研人员纷纷说起在“绿洲”搞创新的一个明显感受:心态更开放了,经常从整个长三角区域的角度想问题;思维更开放了,时常离开校园,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谋划课题。

“我们既培养科学家,也培养创业家,携手全力打造引领未来绿色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范骁辉说。

前不久在上海召开的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上,浙大和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为、阿里巴巴等共同签约,合作提升示范区创新策源功能,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被列为重点项目。

更大范围内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整合提升,带来巨大期待。

“现在,有好几家企业正在和我们洽谈加速人造鱼肉成果的产业化,许多是来自上海、江苏的新朋友。”陈启和高兴地说,“我们要握指成拳,共同提升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此我充满信心。”

【新闻深一度】

创新,就要不走寻常路。出产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这块“人造鱼肉”,配方很独特:追踪国际前沿的决心、探索“无人区”的勇气、服务“国之大者”的担当……它的创新滋味,展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开启新的创新周期,对标总书记“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嘱托,浙江把创新放到“置顶”的位置,在创新深化上下“怎么也不为过”的功夫。从直指苍穹的火箭,到神秘莫测的量子,我们的创新之力正在抵达许多新领域,并迅速激发出不竭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这个2023年的热词,将在未来持续塑造浙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创新始终是浙江前行路上鲜明的底色。新一年,我们期待在创新征程上看见更多只争朝夕的奋斗身姿:期待浙江“国字号”大科学装置首度运行,揭示出时间和物质深藏不露的秘密;期待大手笔布局落子的省实验室体系结出更多硕果,在国家战略科技版图上闪耀浙江光辉;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到科技创新第一线,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期待创新之潮在全社会汇聚合力,创新者在浙江各地尽展所长、各辟赛道……浙江,创新必须走在前!

缩小“三大差距”

【总书记嘱托】

●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一线故事】

“宝贝”养成记

嵊泗县万亩贻贝海上基地。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寒潮过去,迎着冬日暖阳,嵊泗县枸杞乡的贻贝养殖户叶定国又出海了。

“2023年是个丰收年,再收一茬,就差不多了。”站在船上,叶定国顺手拿起一枚贻贝,熟练地刨开黑黢黢的厚壳,挖出贝肉。“饱满得很!”他告诉我们,这一年的贻贝格外肥美。

“哒哒哒”的马达声中,叶定国和工人将一串串贻贝拉出海面。这种被称为“海中黑宝石”的贝类,在阳光下闪着黑绿色的光。“回码头!”一声招呼,船头调转。接下来,满船贻贝经过吊卸、清洗、分拣、装车等环节,将快速发往全国各地的百姓餐桌。

58岁的叶定国养了大半辈子的贻贝,他始终忘不掉过去的苦——贻贝收上来,品质参差不齐,自家销售卖不上价格,统一售卖又没法溯源,长期收益无法得到保障……风里来雨里去,他没少跟家里人抱怨:“养贻贝吃力不讨好,要不出去打工算了。”

嵊泗列岛周边星罗棋布的3万亩贻贝养殖场,分属675户贻贝养殖户,他们都曾有相同的困扰。

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怎样让山区、海岛的百姓提高收入,是缩小“三大差距”的重点、难点。在浙江偏远的海岛县嵊泗,养殖贻贝是渔民“靠海吃海”的传统,现在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这关乎乡村振兴,关乎百姓增收。”嵊泗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为实现贻贝特色产业长久发展,他们一直在想办法把贻贝品质提上去,帮老百姓解决卖难价低之困。通过标准化养殖提升贻贝附加值成为切入点。这几年,叶定国明显感受到,上门指导他养贻贝的人越来越多。一开始,这位资深养贝人还有些不服气。“我养了30年,还没你们懂?”他质问前来送苗种的工作人员。

“老叶,你来看看这批苗种养出的贝。”毫不在意叶定国的反应,工作人员从背包里摸出两枚贻贝。

剖开之后,呵,个大肉肥,异常饱满。看出叶定国的吃惊,工作人员马上接话:“我们联合科研机构培育出了更优质的苗种,以后咱们嵊泗都用这种苗种,让贻贝卖出高价。”

看着手里的贝,叶定国有些半信半疑,最终点点头。从那以后,他不再抵触指导,从苗种到饲养密度,再到贻贝加工,学到一整套流程后,这个老师傅彻底服气了:“养贝,只凭经验确实不行了。”

据了解,嵊泗先后制定发布《嵊泗贻贝苗种》《嵊泗贻贝干品》等五个行业团体标准,并主动引导养殖户进行标准化养殖。“从前,我们自行采购的苗种质量得不到保证,对养殖密度和环境也不讲究,觉得苗种撒得多总能收成好。现在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宁缺毋滥,不仅使用网箱养殖,还配套以藻类养殖。贻贝苗种好,加上住得好、吃得好,就能长得好,自然卖得贵!”叶定国说。2023年,嵊泗贻贝的平均收购价格为每公斤7.2元,达到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8.5%,户均纯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品质上去了,接下来的事水到渠成。管理数字化、销售品牌化,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嵊泗贻贝产业蒸蒸日上。2023年,该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带动近万名群众就业增收。2023年前三季度,嵊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344元,比上年增长7.4%,城乡收入倍差从上半年的2.22收窄至1.89。

接下来,还有很多惊喜在等着叶定国。

嵊泗贻贝登上盒马货架。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为实现贻贝养殖的全程机械化目标,嵊泗正积极对接省农科院装备所专家团队,聚焦重点生产环节开展技术攻关,降低养殖成本;新农业品牌“一米八”也瞅准了嵊泗贻贝的鲜甜,打通物流链条、开拓中高端生鲜渠道,贻贝的附加值有望继续提升。

因为这枚贻贝,2024年,叶定国们的笑容将更加灿烂。

【新闻深一度】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江明确的主攻方向就是缩小“三大差距”。

贻贝虽小,却承载着海岛渔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用科技力量、标准方法和市场力量把“靠海吃海”发展特色产业这出戏唱响唱好,是偏远海岛因地制宜、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嵊泗贻贝养殖产业提质升级的故事,折射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积极作为。

山区海岛都在想方设法培育产业,让百姓的钱包鼓起来,有着区位优势的地区又何尝不是锐意进取,发展质量更上层楼!一众实践探索灿若繁星,织就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璀璨天空。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总书记提醒:“一定要放低身段来干这件事。”2024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迈入第四个年头,多出创举、多出成果、多出经验的同时,更需注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持续缩小“三大差距”怎么做?人的全面发展怎么实现?制度优势怎样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放低身段、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唯有如此,方能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

用好关键一招

【总书记嘱托】

●浙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

●要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发挥各种开放平台的功能作用,创新利用外资、做大外贸的方法和渠道

【一线故事】

184个问题和6亿元投资

秦山同位素产业园。海盐县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专班供图。

每天早上,叫醒朱灵盛的总是他手机里的十几个项目对接群。

作为海盐县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专班联络员,接洽头部企业、推进产业园建设、省级平台申报、论坛活动筹办,每天的工作节奏异常紧凑。最让他牵挂的还是诺华项目。“一开年就要进行公司注册、项目联审。”朱灵盛说。

去年12月1日,全球制药巨头诺华集团与海盐县政府签约,建设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销售基地。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将利用医用同位素镥—177生产全球首款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放射性配体疗法创新药物(以下简称“核药”)。

这场重磅签约之前,海盐经历了184个问题的考验。至今,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张颖还时常回味这段经历。

核药是当下医药产业前景广阔的蓝海赛道。该项目是诺华集团全球布局的关键一步,蕴藏着打造“千亩千亿”产值核药产业集群的巨大机遇,争取项目落地的竞争异常激烈。海盐接触该项目时,全国已有4地与诺华集团洽谈。

“我们打算搏一搏。”朱灵盛记得,海盐从秦山街道、核电产业发展服务局及相关部门抽调招商骨干,联合秦山核电火速成立了工作专班。

去年初,诺华集团派员首次赴海盐考察时,便收到一份由县政府提供的清单,其中包含项目落地可能遇到的35个问题及答复。虽然当地招引外资的工作已经比较细致,但诺华团队仍不断提出新问题,要求解答。

“镥—177供应如何保障?”“如何解决短半衰期同位素运输问题?”早期问题大多围绕技术。这对坐拥秦山核电的海盐来说不是难事。无论多晚,技术人员都尽可能在2小时内答复。

慢慢地,一个个无先例可循的棘手问题陆续浮出水面。往来之间,清单上的问题数量达到184个。

“海盐能否协调解决周边机场放射性物品进出口资质?”核药半衰期短,对物流配送要求极高,监管特殊而严格。能否拥有放射性物品进出口资质,这是诺华极为关注的因素,也是项目落地浙江过程中最为棘手、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要知道,当时,“竞争对手”所在地机场已经拥有这一资质,而浙江的机场和海关却尚未打通放射性物品进出口通道。

显然,这一问题在县级层面已无法协调,需要多个省级部门的通力合作,必要时需要向国家部委专题汇报。

继续搏一搏!一场接力开始了——

难题从县一级传递到市一级,再到省级部门,最终直通省领导。

不久后,一场由副省长领衔的高级别协调会举行,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与诺华集团代表面对面逐条研讨、释疑解难。

省交通厅及时回应,支持省机场集团开展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或嘉兴机场的放射性物品进出口资质申报事宜;省机场集团加快进行机场辐射防护配套设施建设……

翻资料、查法规、梳理流程,协调会现场,一次次你来我往之间,“首个相关许可证办理”“临床操作量不足”等一个个难题被逐一破解。

184个问题悉数销号,小城海盐得以后发制人。这是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的决心,更折射出浙江全省上下持续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诚心与成效。

【新闻深一度】

如何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细微之处见真章。

高质量外资项目的争取,考验的是一地营商环境、服务意识、开放程度、产业链基础等互相加持后的综合实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诺华项目的落地正是浙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是浙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考卷,也是答卷。

新的一年,改革开放永远只有进行时。

攻坚改革一如既往。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性抓手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将全面为企业降成本、增收益、促发展,浙江,引领全国改革风气之先。

扩大开放一如既往。以“一号开放工程”为统领,“千团外企”拓市场,千方百计引进来,浙江,奋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

民营企业练内功、找先机一如既往。以“民营经济32条”为代表的系列政策举措,提信心、增预期、优氛围、强服务,“一有阳光就灿烂”的民营企业早已跃跃欲试,浙江,活力迸发!

传统文化活起来

【总书记嘱托】

●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

●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线故事】

越剧有了新戏迷

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照。

有人以为“越剧”是“越南的电视剧”;相比越剧,年轻人更愿意听音乐剧;喊得上来名字的那些角儿总是小百花的“五朵金花”,她们都年逾五十了……

曾几何时,被称为“中国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开始面临种种“生存危机”。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头发越来越白;演戏的人也越来越少,头发也越来越白;许多剧团自己养活不了自己。

而今,在杭州蝴蝶剧场,有一出越剧不仅“客盈门”,还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真的没票了吗?”

“真没了!连我自己想看都没票。”

这些天,孙钰熙一遍又一遍婉拒亲朋好友的“问讯”。95后的她是编剧,编的是著名浙江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领衔,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一台好戏、百越文创等单位联合出品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

《新龙门客栈》去年3月首场演出,秋天火爆破圈。去年12月新一轮驻演开票,共30多场的票一分钟内售罄,现场七成观众竟是年轻人。

这的确是一出“反套路”的越剧。论剧情,它由著名武侠电影《新龙门客栈》改编而来;论班底,剧目从导演、编剧到演员,基本是85后、95后,可谓年轻人懂年轻人的世界;最特别的是演出形式,用孙钰熙的话说“演出没有台上台下之分”,没了高而遥远的戏台,观众和演员之间是挥个衣袖都能感受到风的距离。

“快意恩仇的故事酣畅淋漓、沉浸式剧场安排体验感飙升、年轻的演员扮相好功夫厉害。这些都是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我要爱上越剧了。”20岁的周周最喜欢剧中的女小生陈丽君,“对不起周杰伦,我要去追陈丽君了。”

自从《新龙门客栈》火了,这类来自观众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孙钰熙已经感受了太多。出身越剧世家,自己也学过戏的她,反问记者:“你看,谁说越剧很老派?谁说越剧不能吸引年轻戏迷?”

“不过说实在的,我没想过《新龙门客栈》能火到现在,而且热度看起来还在走高。获得感很强,很开心。”孙钰熙说。

这种获得感来自观众的认可,也来自业内肯定。中国戏剧节期间,《新龙门客栈》受邀参演,观众都是业内人士,不乏知名的艺术前辈。那天在剧场外,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对茅威涛说:“《新龙门客栈》就是越剧的实验室,为传统戏剧的传承和创新开拓了更多可能性。”

在孙钰熙看来,这种开拓是一件“特别酷的事”。而当记者问及,《新龙门客栈》是否能为其他剧种的创新与传承提供一份可学可鉴的参考时,孙钰熙想了想,说:“《新龙门客栈》能告诉大家,只要找准年轻人喜欢的话语体系,传统戏剧的市场无限大。年轻人喜欢了,传承自然就不是问题。但是,花朵是需要土壤培育的,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对孙钰熙来说,浙江是越剧起源地;她作为年轻一辈入选浙江省“文艺名家计划”,成为著名剧作家何冀平的学生;《新龙门客栈》是体制内文艺院团和体制外文化公司的联姻……种种这些因素,都为浙江提供了适合传统戏剧创新的土壤。

戏曲传承与发展,不可能靠某个单一作品的“破圈”来实现,而是要靠无数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新龙门客栈》的走红不是终点,它在更多不了解越剧的人心中播下了新的火种,也让热爱传统戏剧的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新闻深一度】

留下根与魂,生发新枝叶。

古老戏剧融入现代表现手法,越剧《新龙门客栈》生动诠释了总书记提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部剧的火爆出圈,既让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更有信心,也让我们深感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之路上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

就像一个动人音符,越剧《新龙门客栈》与众多有中国味、国际范、烟火气的文化活动构成了浙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悠扬乐章。

诗画江南,文脉深厚。人杰地灵,活力无限。担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期待新年有新的喜悦:看见一个慎终追远的浙江,良渚文化、大运河文化、上山文化等中华文明标识性“金名片”持续擦亮;看见一个“郁郁乎文哉”的浙江,文艺精品高原广袤、高峰连绵;看见一个喜乐祥和的浙江,人们在影院、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尽享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看见一个温文尔雅的浙江,培育出全域文明全民有礼的新风新貌;看到一个气质开放的浙江,用好良渚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文化交流平台,在“重要窗口”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树立正确政绩观

【总书记嘱托】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一线故事】

民生“食”事“吃”准民情

诸暨市东和乡王家宅村给老人们过集体生日。裘琪珩 摄

每天上午10时30分,距离爱心食堂开饭时间还有20多分钟,诸暨市东和乡大林村的60余位老人都会陆陆续续坐到餐桌前,拉起家常。

隔着透明的打饭档口,可以看到几位厨师分工明确,做着红烧肉、西施豆腐、肉末蒸蛋等菜肴。很快,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饭菜就被端到了老人面前。

“以前中饭,我都在家里随便对付一下。在爱心食堂,我们吃得又好又便宜,70岁以上老人每顿饭最多花6元,这真是一件大好事!”就餐老人郭巨旺说。

诸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23.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让老人吃上热乎饭的“小事”,成为诸暨党员干部近期关注的“大事”。

“农村养老最大的短板是吃饭。我们很多干部在走访调研中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想方设法为老人们解决后顾之忧。”东和乡干部陈洁介绍。

如今,爱心食堂遍布诸暨城乡,覆盖300余个村社,日均服务老人超1.2万人次,成为解决居家养老群众“吃饭难”问题的关键场所。

公益性食堂开张易,实现可持续运营难。面对亏损的压力,诸暨一方面依托党员、群众、乡贤捐助给各个村子的关爱基金,支持爱心食堂运营,另一方面则统筹原有的居家养老专项经费,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由政府动态补贴。

绍兴是民情日记的发源地,在爱心食堂运营过程中,也衍生出了民情日记的“食堂版”。郭巨旺告诉记者,根据诸暨当地的要求,县乡两级干部每月至少会到爱心食堂做一次志愿者,给村子里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并陪餐,并在这个过程中察民情、解民忧。郭巨旺自己就曾因此受惠。

去年11月,郭巨旺的轮椅坏了,却不舍得花钱买新的。他在午饭时把这个烦恼告诉了陈洁。了解情况后,陈洁当即联系了民政部门适配相应政策,为他申领了免费的新轮椅。当下,东和乡有120余名县乡两级干部参与陪送餐工作。他们在陪送餐的过程中了解到村民的困难问题,并当场帮助解决的事例,已有200余件。

陈洁介绍,陪送餐不仅是简单的吃饭聊家常,更是收集民意体会民情的新办法。几个月来,利用陪送餐的机会,她已经走访村里的所有困难老人,为他们解决医疗、经济等方面的困难20余件。

“食堂版”的民情日记,让干部带着“暖心”找诉求,也将温暖直通到了老人的心坎里。

【新闻深一度】

老人们在爱心食堂里吃一顿热乎的饭菜、和工作人员聊聊生活中的困难和需要,看似一件不那么起眼的小事,却让人暖胃又暖心。食堂里飘散的烟火气、老人们放松的畅所欲言,映衬出的是一个个奔走在服务群众一线的党员干部的身影。

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让群众看到实效”。以人民为中心,从来不只是一句口号。宏伟蓝图、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潜心干事也从来不是一对矛盾。

在中国式现代化先行道路上,民情日记、民呼我为、包村走乡,这些在浙江乡村随处可见的联系群众机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它们让党员干部与百姓面对面解决问题,“零距离”倾听民情民意,真心实意为百姓排忧解难,反映出的是为民造福的政绩观。

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需要筑牢各领域党建全面过硬的“基础桩”,需要一支一流的党员干部队伍。新征程上,随着一系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政策措施得到深化落实、“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被推广践行、“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持续深化,我们相信,更多党员干部会成为群众“贴心人”;我们期待,随处迸发着干事创业活力的之江大地上,涌现出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光辉业绩!

(执笔:裘一佼 曾福泉 王世琪 陈佳莹 严粒粒 陆乐)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