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4:44:50 来源: sp20241201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倩
“今天的乌鲁木齐,首府城市的集聚优势、向西开放的门户枢纽优势、制度型开放的平台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更加显著,政策叠加、活力充足、前景广阔、未来可期。”7月10日举行的“新疆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场展示了乌鲁木齐的独特魅力。
当前,乌鲁木齐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中心”的主要承载地,国家推进向西开放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城市,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乌鲁木齐市如何在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当好排头兵、领头羊?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力支撑着乌鲁木齐的全方位发展。乌鲁木齐主动融入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加快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化工、生物医药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以商贸流通、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纺织服装、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欣欣向荣,以种植业、现代畜牧业、休闲农业为重点的现代都市农业持续壮大。
当前,乌鲁木齐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效应日益显著。已形成现代物流、旅游2个千亿级产业,化工、金融服务、房地产3个500亿级产业,以及装备制造、新材料、钢铁冶金、商贸、软件与信息服务、建筑6个百亿级产业。一批用于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也接连落地。
乌鲁木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岳永介绍,为促进企业稳定增产,乌鲁木齐市创新建立了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包联工作机制,通过优化服务、强化监测、协调解难、保障要素、促进产需对接与产融合作等措施,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乌鲁木齐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高于全疆4.3个百分点、全国5.8个百分点。
接下来,乌鲁木齐将持续深化“工业强市”战略,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链×集群建设、项目推进、园区发展和招商引资五大关键领域精准发力。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当前,乌鲁木齐开放型经济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充沛,占新疆自贸试验区总面积75%的乌鲁木齐片区,已经成为创新资源最好、产业集聚度最高、发展基础最优的区域。
为进一步扩大“朋友圈”,乌鲁木齐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亚五国的务实合作,与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2023年以来签订政府间合作协议14项。
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新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乌鲁木齐紧抓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用好叠加的政策等优势,加快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263项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着力建好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持续提升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能级,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扬优势、挖潜力、增动能。
“我们将持续加强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开放平台,将优势与潜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稳定预期,为乌鲁木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乌鲁木齐市商务局党组书记、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闫峻介绍,下一步,将聚焦改革试点和制度创新,努力打造创新开放的新高地、新标杆。抓好申建药材进口口岸、建设中药材国际交易中心等标志性项目,稳步推进2024年151项改革试点任务,推广“软篷施封车辆跨境运输”等创新成果,力争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形成示范。
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创新资源汇聚的热土,乌鲁木齐构建起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这里拥有各类重点实验室14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7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家,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新疆科技成果(技术)交易中心先后落地。国家风电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内首创自走式制种玉米收获机实现国产替代,国产首台番茄收获机等一批创新成果实现量产,新疆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成为首家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这些创新资源和科研成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市长牙合甫·排都拉说,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乌鲁木齐在全疆率先开展新质生产力试点的工作部署,乌鲁木齐抓紧研究制定新质生产力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聚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园区,构建生产力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为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的乌鲁木齐,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牙合甫·排都拉说,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乌鲁木齐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推动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重点领域民生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