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4:48:31 来源: sp20250107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主张,对于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其内涵特质主要表现在其人民性和实践性。马克思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重要科学论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论断,提出人民是文艺之母,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突出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离不开广大文化工作者扎根人民火热的生活实践,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创造出大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精品。这些优秀文化作品所承载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来源于人民的实际生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在宣传思想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最终由生产方式决定。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提炼。马克思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实践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既能正确地、客观地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又对新时代的宣传思想文化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客观审慎的态度、利用辩证扬弃的方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性,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强调“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文化自信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坚强支撑,更是推动“第二个结合”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个结合”来源于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广泛实践。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主要归结于两个原因。一是两者的高度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具有相似性。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爱万物”等思想观念,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主张“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二要归结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文化自信、自立、自强,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掘、利用和改造传统文化。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
承认和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和基础。每一种文明都受到自己生长环境的影响,都凝结着本民族、本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客观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性,摒弃“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是从认识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准备。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可以达成共识,即共同价值。这些共同价值不同于西方的“普世价值”,它不是超越民族价值而抽象存在的价值,而是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民族文化充分交融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信仰和价值认同。习近平主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这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诠释,同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方法借鉴。
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不竭动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综合反映。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不仅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不仅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更要激发全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盘活中华文化的一切积极因素,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文明互鉴的具体表现。交流合作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不同文明之间只有通过不断交流才能促进共同发展,只有通过相互合作才能共同进步、彼此成就。当今世界正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空前频繁、日趋增多,总体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态势。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需要从三方面着力:一要积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环境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二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向全世界展现一个生动立体、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三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和主流媒体,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叙事体系和话语叙事。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武彤彤 安巧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