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疆农村安居工程:居有所安 民有所乐

发布时间:2025-01-04 17:43:55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社 乌鲁木齐9月19日电 题:探访新疆农村安居工程:居有所安 民有所乐

  作者 胡嘉琛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幸福新区,阿曼古丽·热合曼将庭院打理得井井有条,80平方米的房屋窗明几净。她告诉记者,幸福新区还有医务室、日间照料中心、巴扎(集市)等。“生活很舒适、安心。”

  今年1月23日凌晨,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虽然安居房没有倒塌,但仍有小部分房屋严重破坏,属于D级危房。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当地根据民众意愿,采取原址重建、搬迁新区等方式进行安置,阿曼古丽就是搬迁民众之一。“政府补贴9.8万元(人民币,下同),我自己花费不到2万元。”

  记者日前随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了解当地防震减灾工作。

  在距离乌什县城约45公里的别迭里山口地震灾后牧民安置点,吐尔逊古丽·阿纳耶提告诉记者,她与丈夫以放牧为生。“以前在山里放牧住的是石头垒砌的房子,最担心遇到下雨、地震等情况。”

  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后,该县通过专项资金建成441套牧民生产用房。房屋主体采用钢材及加密加厚岩棉板,较牧民常用的帐篷,此类住房更稳固且保温。

  今年6月,吐尔逊古丽与另9户牧民搬进生产用房。她说,生产用房通电,还遮风挡雨。“我家每年有近半年时间在牧区,有了这样的住房,心里很踏实。计划把羊群规模扩大到150只。”

  据了解,新疆于2004年开始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2010年,新疆将已建成的抗震安居房纳入改造型农村安居房规划。2011年至2020年,新疆累计建成农村安居房266.98万户。

  “建筑结构使用的材料、构造形式和施工质量是决定破坏性地震伤亡人数的重要因素。”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孙柏涛说。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新疆各地已建成的农村安居房先后经受住了近50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以及20余次雪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考验。

  2017年8月9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彼时,精河县乌兰旦达盖村村民甫·巴特孟克刚住进农村安居房不久。“当时村里的自建房损坏严重,我的安居房经受住了地震考验。”

  甫·巴特孟克告诉记者,多年来,当地政府经常开展防震减灾演练,科普相关知识。正因了解到地震及其带来的灾害后,他成为村里较早一批建设并住进安居房的村民。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高孟潭说,新疆处于地震多发频发区域,在各级政府努力下,新疆农村安居工程总体上取得良好效果,从而保障了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从新疆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2021年以来新疆实施农村住房抗震防灾工程,截至2023年底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3.48万户,近14万民众住进抗震安全的“放心房”。(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