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8:52:02 来源: sp20250104
2月10日,游客在天津古文化街游览。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春节期间,天津最早的民俗、文化、商贸聚集地古文化街披上了节日盛装,到处点缀着喜气洋洋的“中国红”。街上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杨柳青年画、果仁张等中华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家林立,吸引着八方来客在前来游览“打卡”。
长达687米的主街上,共有26个老字号和非遗店铺,这些琳琅满目的“老品牌”承载着百姓记忆。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津门老品牌不拼年龄拼活力,正在寻求焕然新生的新机遇。
2月10日,游客在天津古文化街游览。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提起存续400多年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怀抱红鲤鱼的胖娃娃形象就会浮现在人们眼前,传递着浓浓的年味。但近年来,杨柳青年画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年画不再只是“过年的画”。
位于天津古文化街的杨柳青画店内人头攒动。一对父子咨询着“数字藏品”如何购买,年轻的情侣在试背印有“年画娃娃”的帆布包。
“去年我们门店的年画销售额与文创产品销售额明显提升,并实现了五五开。”杨柳青画店经理杨凯说。
不舍弃年画市场的同时,画社还依托经数十年抢救性保护收集到的6000多块古版、2万多张年画,开发出了一批文创产品。人们记忆中的“胖娃娃”等经典元素,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印制在丝巾、挂件、瓷瓶上,再一次走入寻常百姓家。
“倚老卖新”的老字号,在“活化”中谋求发展。修葺一新的泥人张店铺古朴典雅、古韵悠长。花木雕刻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捏活人间百态”的彩塑作品,细微的人物表情、流畅的衣襟线条,令不少年轻游客驻足仔细打量。
泥人张彩塑是中国泥塑领域的代表之一,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非遗传承发展得更好,早在十年前,泥人张传承人就开始走进校园,义务教授学生传统泥塑,引导和鼓励未来一代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基因。
“非遗不能坐等年轻人的喜爱,而应主动拥抱更有活力的市场。”泥人张第六代传承人张宇说,泥人张正努力融入青少年成长,同时,学生在创作中迸发的闪亮火花,也为泥人张传统泥塑带来新思路。
“文化是非遗的灵魂,加速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保护传承和传播体系,培育起一批爱传统文化、懂传统文化的新群体,是时代赋予的新命题。”长期研究老字号的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文英说。
2月10日,游客在天津古文化街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不同于泥人张的发展“新思路”,同样坐落在街上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桂发祥和果仁张则通过“抱团”制造“新卖点”,玩出了“新花样”。
走进两家老品牌携手打造的“联合店铺”,各色小巧且便于携带的小麻花、益糖和高纤麻花,以及多种口味的瓜子和果仁包装精美、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顾客可以一站式购买不同品牌的年货产品。”在古文化街果仁张店铺工作了14年的店长孙卓说,“我们的产品不断创新,以适应老百姓的口味。现在光顾店铺的年轻顾客越来越多。”
“老字号寻求新流量,在传承文化价值的同时,创造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天津市老字号协会会长、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路认为。
一条老街浓缩精彩万千。张文英说,天津古文化街上的非遗、老字号品牌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技艺与文化精髓,唯有历久弥新,才能真正绵绵不绝,生生不息。(记者宋瑞、白佳丽)
(责编:杨虞波罗、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