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7:14:36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网 12月5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开幕式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11月30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在边会上表示,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文明交流、民心相通的永恒交集,近年来, 中新社 、 中新网 不断创新叙事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生态环保故事,致力于提升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国际共鸣,促进生态领域的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边会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网联合承办。
发言全文如下:
在COP28中国角开幕式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上的发言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网总裁 俞岚
(2023年11月30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COP28中国角,并以一名媒体人的视角同大家分享交流。
当前,共识缺失成为很多全球公共议程的最大障碍。我们今天讨论的生态文明话题,毋容置疑,已是最具认同度的全球议题,但这一领域又交织着各国间的利益与矛盾、合作与博弈,纵观世界各地,人们的愿景一致,但诉求千差万别。
如何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广泛凝聚世界共识,媒体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 中新社 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始终致力于促进中外相知与友好交流。近年来, 中新社 不断创新叙事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生态环保故事,促进中外气候交流,提振全球气候治理信心。借此机会,我谈三点认识。
一是提升中国理念的国际共鸣。过去十余年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富有原创性、彰显中国特色的标识性理念深入人心。为了将这些思想理念阐释好、传播好, 中新社 旗下 中新网 在重点栏目“习言道”中推出了生态环境系列报道。例如,我们策划的《习言道·绿水青山卷》融媒产品,以富春山居图等中国传世名画为创作蓝本,用“新闻+动画”模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引领观众感受“绿水”与“青山”的美好,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条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来中外网友热烈互动,这种融通古今中西,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传播产品,提升了中国主张、中国理念的国际传播度和感染力。
二是善讲小而有力的中国故事。近年来, 中新社 、 中新网 的生态环境报道中,尤为重视以“人”叙事,将普通中国人的小故事融入美丽中国的大叙事。去年以来, 中新网 启动“绿色中国”“江山如画”等项目,挖掘中国地方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例如,我们记录了大凉山里“追风人”的故事,在中国西南部的偏远山区里,风电工人穿过带刺的灌木丛,翻越海拔4000米的高山,连转上百个弯道,将91米长的风机叶片运上陡峭的山顶,运输一趟就要半个多月,但因为他们的付出和坚持,让更多清洁能源送进千家万户。这些报道聚焦于人,小而有力,讲述国家主张和个体变迁的关系,呈现出美丽中国图景中,最立体、最具象、最真实的一面。
三是拓展交流互鉴的沟通渠道。这些年,中国在国际环境治理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国家在此议题上仍固守对华偏见。想要消除偏见、凝聚共识,就要创造更多沟通对话的机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会议,既是谈判的平台,也是传播的舞台,基于此,我们连续多年与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国角主题边会等活动,为中外政府官员、智库专家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变谈判客场为传播主场。本次大会期间,我们还携手多方举办中国-阿联酋青少年足球赛、气候行动漫画展等系列活动,并面向全球发布公益歌曲《给世界的礼物》,旨在增进生态领域文明交流互鉴,号召全球民众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文明交流、民心相通的永恒交集。未来,我们将与各方一道,在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中,当好民心相通的传播者、人文交流的促进者,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打造清洁美丽世界贡献力量!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