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豚逐浪海之南

发布时间:2024-06-04 22:01:09 来源: sp20240604

  在我国南海海域,因搁浅被救助的短肢领航鲸“海棠”被放归大海。

  转移“海棠”期间,工作人员不断向它身上泼洒海水,使其皮肤保持湿润。

  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检查海洋哺乳动物水下声学监测浮标。

  广东江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

  广西钦州三娘湾的小朋友在学习制作中华白海豚黏土模型。

  布氏鲸在广西涠洲岛海域浮出水面捕食。

   【时代记录】

   “海棠”回家啦!经过70海里彻夜航行护送,5月26日清晨,在海南三亚因搁浅被救助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肢领航鲸“海棠”,被成功放归大海。

   鲸豚救助是世界级难题。自2011年起,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共救助79头鲸豚,只有1头印太瓶鼻海豚成功放归。2024年1月3日,一头雄性短肢领航鲸在三亚海棠湾受伤被发现,在多单位协作下被送到三亚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救治,大家为它取名“海棠”。在专业保育人员和爱心志愿者的悉心照料下,“海棠”从不能维持身体平衡到能够自主游动进食,再到进入室外的大水池里开展野化训练,状态越来越好。它的体长也从3.6米长到3.7米,体重达到500公斤,具备了自主捕食、辨识同类等独立生存技能。

   5月7日,经过专家考察论证,“海棠”已经达到放归野外的条件,专家确定用水箱将其运送到深海放归,尽可能让它重新回到栖息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生态研究和保护工作取得一系列突破,在南海海域,布氏鲸、中华白海豚、短肢领航鲸等鲸豚类动物的身影频频出现。

   在动物分类学中,鲸与豚两种哺乳动物均属于鲸目,称为鲸豚类动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物种,鲸豚类动物对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至关重要。2024年,最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这也为守护南海这片蔚蓝之境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行动依据。(记者 徐谭 撰文/摄影)

(责编:王仁宏、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