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退役军人事务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24-12-21 19:05:04 来源: sp20241221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退役军人事务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相关问题

  新华社记者刘艺

  退役军人事务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成效怎样?怎样进一步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如何更好解决退役安置、退役军人就业等问题?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3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退役军人事务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相关问题。

  大力服务强国强军

  退役军人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强军兴军目标。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裴金佳介绍,退役军人事务部通过完善政策、搭建平台,激励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稳边兴边、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退役军人事务部拥军优抚司司长王忠诚表示,退役军人事务部会同军地相关部门健全完善拥军优属法规政策和制度机制,把解决官兵后顾之忧作为双拥模范城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落实“双清单”、办实事制度,组织开展拥军优属专项活动,丰富拓展社会化拥军工作,多措并举解决官兵急难愁盼。

  聚焦强军兴军事业,退役军人事务部进一步健全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办法,解决随军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加强军供站、优抚医院、光荣院建设,助力部队备战打仗。

  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是基本民生问题。数据显示,去年,19.5万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提升学历,有13.1万人享受了学费减免政策,11.1万人接受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去年以来,全国举办了1.1万场招聘会,有39万人达成就业意向。今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地方与2万多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新增26.4万个就业岗位信息。

  烈士纪念设施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红色基因库。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马飞雄介绍,退役军人事务部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把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此外,还推动完成了12个国家18处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保护工程,进一步传承传统友谊,服务党和国家的外交大局。

  着力深化改革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因改革而生,退役军人工作因改革而进。裴金佳表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聚焦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制约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退役军人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改革。

  退役军人移交安置一头连着部队、一头连着地方。马飞雄介绍,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着力在持续完善落实政策、持续健全激励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质效等三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盘活退役军人和安置岗位两个方面的资源,突出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以及功臣模范等安置重点,健全考试考核、赋分选岗、双向选择、直通安置等办法。

  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是直接联系退役军人的桥梁纽带。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负责人高海宾说:“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全覆盖建设成果、延伸服务保障触角、推行‘互联网+’服务、提升服务保障质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裴金佳表示,退役军人事务部将持续提升退役军人能力素质、进一步强化就业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退役军人事务部推动制定《退役军人安置条例》,修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健全完善各项法规政策,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得到全面加强和推进。

  进一步营造尊崇英雄氛围

  裴金佳介绍,近年来,我国隆重迎回并安葬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加强境内外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崇尚英雄气概、弘扬英烈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退役军人事务部先后成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建立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成立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印发开展这项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组织实施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收殓保护等工程;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为6000多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目前全国约有15万处烈士纪念设施、73万多座烈士墓已全部录入信息化系统。会同军地有关部门建立英烈保护联动协调机制,实施开展管理保护专项行动。”马飞雄说,通过一系列举措筑牢红色宣教阵地,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优待证是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荣誉的象征。目前,全国统一的优待项目涉及金融、通信、快递、加油、航空出行等多方面,今后还将逐步拓展和规范。各类热心拥军优抚的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已超过10万家。

  王忠诚介绍,退役军人事务部年内计划与110多家企业签订《拥军优抚合作协议》,拓展全国统一的优待项目;适时推出电子版优待证,实现优待证信息化、数字化,进一步完善优待政策制度体系,有效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裴金佳说。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