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拟新建机动车停车位超1.5万个缓解居住停车难

发布时间:2024-12-21 07:58:28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吕少威)记者31日从北京市静态交通行业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会上获悉,北京交通部门持续加强轨道站点周边非机动车治理,开展攻坚行动,采取科技和经济手段,综合施策改善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优化市民出行环境;持续挖潜增加机动车停车位,实现中心城区累计新增错时共享车位1万个,挖潜新建车位1.5万余个,缓解居住“停车难”。

  轨道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改善明显

  为全面改善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今年9月,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非机动车停车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及《北京市非机动车停车管理工作方案》,提出从供需两端着手,构建“市区街联动、政企民共治”的管理机制。

  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在巩固前期轨道站点治理成果的基础上,交通部门启动非机动车停放攻坚行动,针对全市53个一级轨道站点,年底前全部完成攻坚治理,采取新增停放空间、重新施划标线标识、实施电动车和共享单车分类分区停放等方式,在设施完善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可视化效果。

  西城区西直门地铁站通过优化共享单车电子围栏、设立外卖车专用停放区、引导商场和写字楼职工车辆内部停放等方式改善乘客、顾客出行环境,朝阳区望京地铁站在高峰期安排专人引导私人电动自行车停放至站前广场专用区域,实施共享单车远端激励机制,全力保障各站口通行顺畅。同时,按照全市交通综合治理的要求,结合前期确定的“学医景商”市区共治点位,压实产权单位管理职责,优化学校、医院、景区、商场周边非机动车通行路线和停放区域设置,全面提升交通出行环境。

  此外,针对非机动车停放设施未按要求配置或挪作他用等现象,北京交通部门后续还将联合相关部门,整治擅自将配建的非机动车停放设施挪作他用等涉嫌违法行为,强化行业监管效能。

  年底前实现共享单车车位比1:1

  据悉,各区管理部门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停放设施供给,将按照《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标准要求,持续扩大停放区设置,规范开展停放区信息采集、核验,定期报送至市级监管平台,年底前实现区域内共享单车车位比1:1。

  科技手段方面,截至7月底,全市约100万辆共享单车已分批次完成高精度锁置换工作,继续扩大电子围栏管理范围,同步提高共享单车和停放区匹配精准度;经济手段方面,借鉴朝阳区望京、劲松地铁站已有的经验做法,各共享单车运营服务企业将持续开展远端停放激励措施,引导用户分散规范停放车辆,避免造成地铁站口车辆长期淤积现象。

  此外,各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将按照车辆投放数量0.3%-0.5%的标准配置运维人员,并严格按照“处置完成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标准及时处置车辆淤积、乱停乱放等问题。同时,深入开展行业自律,在重点区域、重大活动和重要保障时段实施联合运维,开展“无差别”清理调运,实现快清快处。

  今年新增错时共享车位1万个

  为缓解居住区停车难,北京交通部门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统筹路内、路外、公共空间的停车资源,运用挖潜建设、错时共享、居住认证、居住区内规范管理、严格违停执法等手段,持续挖潜增加停车位,优化市民出行环境。

  今年北京交通部门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挖潜停车资源,开展错时共享停车试点,目前海淀、石景山、密云、门头沟、平谷等区先后推动一批试点,在满足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将单位内部停车场部分车位向周边居民开放共享使用,如清河街道办事处、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公交集团、首钢集团等,目前累计新增1万个有偿错时共享车位。

  此外,交通部门利用边角空地、闲置场所新建一批停车设施,着力缓解居住区停车难,按照“先居住区内、后居住区外,先路外、后路内”的原则,结合街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充分挖潜居住区内空间,累计挖潜新建停车位1.5万余个。

  下一步,北京市交通部门将不断优化北京交通APP,指导企业发挥市场化平台优势,为查询错时共享停车场以及在线办理错时共享停车服务提供便利,同时持续收集居民停车需求,进一步精准匹配,多渠道缓解机动车停车供需矛盾。

  全方位开展静态交通安全生产检查

  即日起,北京市交通委将联合相关单位全方位开展静态交通行业安全生产检查,检查重点涵盖共享单车骑行安全、运维电动三轮车驾驶安全和充换电安全、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施工安全以及共享单车企业维修仓库内消防安全等。

  本次检查中,全市各区、街道(乡镇)将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纳入各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和交通综合治理考核统筹考虑,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