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23:05:17 来源: sp20241114
司法责任制改革落地后,审判管理体系、法官能力素质都有了明显提升,但同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群众新的更高司法需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案件超期审理、裁判不公、执行不力等问题群众反映还比较突出,“如我在诉”的意识不够,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教训深刻。
把握数字时代的脉搏,加强对办案法官的监督,确保放权到位、监督到位成为现实需要。
如何从海量司法数据中自动发现审判执行工作中常见违规违法问题?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预防作风不严不实、工作不慎不细、判执不公不当、人员不净不廉等风险问题?如何以大数据智慧压缩司法腐败的空间,解决审判管理的痛点,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
在数字中国的红海里早早试水的福建法院,突出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以“数字革命”驱动司法审判整体提质增效,或许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系统留痕,让数据说话,督促整改“消已病”
在福建,没有一个法官不会使用福建法院廉政风险防控系统(“清风”系统)。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金银墙的话来说:“‘清风’系统不仅要用,而且要用好。不仅督察、纪检监察部门要用,各位院庭长、业务部门法官都要用。”
是什么样重要的系统,让福建高院院长反复强调,要求全省法院一以贯之?
2018年底,背靠每年审理百万案件的福建高院开始研发建设“清风”系统,尝试对“案与人”进行有效监督。他们整合了全省法院在用的包括审判管理、执行流程、信访举报、干部人事等14个数据平台,通过“福建法院司法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汇总后,将所有司法审判数据逐步接入“清风”系统大平台,实现实时自动抓取数据,每日更新。
站在海量司法数据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清风”系统按照监督的需求做了三件事:分析数据、梳理风险、自动预警。
负责研发建设的福建高院督察室深入审判一线调研,实时梳理更新出审判执行、行政人事等廉政风险点92个。同时设定风险规则,案件办理一旦违反相应规则,系统将自动提示风险,从立案、审理到执行,从程序到实体,司法权力运行的每一个流程节点全景式实时展示在系统中,为监督执纪提供有力抓手。
摸清了家底,建好了系统,实时监督每个案件。但那些过去已经超过“廉政风险红线”的案件该如何处置?
“你可以随便打开一个看看。”记者在福建高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打开“清风”系统,风险处置、画像分析、人案追踪等10个模块在主界面上方一字排开。其中,“风险处置”又单独占了主界面左侧四分之一的位置,上面预警的信息实时跳动更新,格外抢眼。
点开“风险处置—民事审判超长期审理风险点”,截至今年9月,福建全省法院审理时间超过一年的诉讼案件已降至264件。而在2022年3月以前,这个数据为1562件。
“案件长期未结,群众反映强烈且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我们在系统内设置了民事、刑事、行政审判案件超长期审理和异常超期审理等廉政风险点,对审理时间超过一年的案件,扣除、延长审限异常的情况进行监督。”福建高院督察室主任肖建喜边介绍边演示。
打开一起预警的民事案件,系统风险提示该起案件审理超期了372天。福建高院督察室经过研判将该案件预警情况推送给相关法院进行核实办理。经线下核实,该案承办法官确实存在拖延办案的情形,该院领导立即对其进行提醒谈话,并形成谈话记录和处理意见上传系统。
“这起案件在2022年7月我们就处理完毕了,相关承办法官也受到了第一种形态的处理。”肖建喜说,“系统亮起‘红灯’警告了,我们就不能无视无感,听之任之。”
2022年3月开始,通过“清风”系统智慧检查、线下核查、线上反馈、运用“四种形态”处置问题线索的监督管理闭环,福建高院运用“清风”系统开展长期未结案件专项清理行动,共督促清理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5955件。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同比下降64.12%,为历史低值。
除了案件长期未结,案款长期未发、卷宗长期未归档也是影响办案效率、群众评价的审判管理痛点之一。
于是,更多的专项行动也在福建中、基层法院陆续展开——
2021年以来,针对案件长期未结,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督促业务庭清理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533件;今年以来,清结审限超6个月的案件420件;针对执行案款发放问题,共清理执行案款3.73亿元,清理率达到97.14%。
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诉讼卷宗超期归档、久借不还专项清理工作,归档卷宗共计38433件,其中清理结案一年以上未归档案件2669件,清理结案五年以上未归档案件152件,催还超期借阅卷宗164件;截至2023年5月,结案已生效一年以上案件未归档数实现清零。
除了程序性监督,在实体审理上,福建高院重点整治重罪轻判问题。“通过设置了‘三年有期宣告缓刑’‘审判中重大改判案件’‘四类案件’等相关风险点,结合信访举报等其他情况来核查相关情况,防范有罪不究、裁判不公。”“清风”系统上线运行以来,该院利用系统预警查实11案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6人次,推动中、基层法院开展专项整治。
严管就是厚爱。“清风”系统上线运行五年来,福建法院运用“四种形态”处理1749案次563人,第一种形态占比92.6%,堵漏建制17项,监督案件审理、规范司法行为、强化权力制约的成效明显,那些过去的“顽瘴痼疾”陆续被整治。
静默监督,对案不对人,查摆问题“止初病”
在创新系统的深度应用上下功夫。除了那些“完成时”,福建法院更加关注“正在进行时”。
2022年12月,福建高院开始对风险提示实行红、黄、灰三色分类管理:红色代表风险提示事项未办结,员额法官要尽快自查处置,院庭长重点督促加快案件审理、执行;黄色代表案件已结、风险未处置,员额法官需对曾经被预警过的案件进行情况说明,院庭长可以此为辅助,加强日常监管,倒逼法官“不越界”;灰色代表对风险事项已完结、风险已处置完毕,案件信息可供各部门数据会商、分析研判参考。
“监管的关键重在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有了三色管理,风险问题“看得见”“处置快”“止在前”——
“因案件众多,某执行法官已将一笔执行款执行到位,但没有在法定时间内发放到位。通过系统预警,所在法院督察室对执行部门和该执行法官发起核实。经线上线下核查反馈,该执行法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办理手续将执行款发放给当事人,执行部门也以此为契机开展自查自纠。”
“某书记员工作不够细致,时间久了遗忘了某起案件的卷宗归档事宜,导致超期3个月还未及时归档。系统预警后,督察部门对档案管理部门、相关业务庭、承办法官发起核实,经查证属实,该书记员受到批评教育,并及时将案件归档。”
“一名法官的配偶是律师,因违规代理该法官所属法院辖区内的案件,触发系统预警,工作人员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将该问题线索移交给所在法院相关部门,后经核实情况属实,对该名法官作出调离审判岗位的处理。”
从不少被预警案件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就出在法院及工作人员因办案压力而慢作为、不主动作为。
有人就会担心:虽然系统预警了,信息也推送了,法官是否同样会因忙于办案无暇自查处置,院庭长是否会因顾虑“干预办案”而不敢管、不会管、不想管,形成案件质量监管的盲区,让系统“空为摆设”?
“这一点,大可放心。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肖建喜说,分析近几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法院干警破规破纪大多与案件相关。“清风”系统的优势就在于“对案不对人”。
2022年,福建高院出台《廉政风险防控系统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各类风险点、风险专题的流程和权限要求快速构建一套由员额法官(第五级)、部门主要负责人(第四级)、职能管理部门(第三级)、分管院领导(第二级)、院长及监督部门(第一级)等多角色协作的跨级跨部门流程体系,实现员额法官自查处置、业务庭长线上监管、职能部门开展条线管理和系统治理、监督部门进行监管的再监督,形成风险、问题、线索等发起核实、线上处置、反馈处理全流程覆盖、全周期把控的“清风”式闭环。
换句话说,在五级管理的线上流程里,所有角色都以职位出现,流转时不涉及具体姓名。院庭领导根据权限配置,及时处置分管领域内自动预警推送的案件,对信息数据比对分析,加强对案、对人的双向监管,放权不放任。
也有人会疑问:单凭“六亲不认”的数据,就给人定红、黄、灰,是否过于武断,忽略了法官办案时的实际情况。
“‘铁面无私’的‘清风’系统也会给你辩白的机会。”一位使用过系统的法官说,“我有一个案件因两次发回重审被标记红色。我发现后马上在系统里说明原因,并附上相关佐证,按管理权限反馈给我们庭长。庭长看到后核实是符合程序的,就会通过系统上报督察室,督察室进一步核实后,就取消预警。”
“系统给予我们反馈具体困难、解释实际原因的机会,同时持续对案件办理进展进行提醒,如同在办理案件每一个环节都设了闹钟。”另一位法官也说,他承办的一个案件因执行款超过一个月未发放被标记为红色时,通过核实案件具体情况发现该案件存在异议之诉,符合暂缓发放的法定事由,当即就在系统上说明原因并上传佐证材料,按照管理权限反馈给局长。局长核查反馈情况属实后按流程取消预警,系统将案件自动列入已核实清单,并推送给督察部门备查。
“‘清风’系统全流程、静默式监督,并自上而下进行提醒、督促,避免了人与人在廉政问题处理上的人情往来,也消除了院庭长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的顾虑,更让法官清楚知道‘安全边界’在哪里,干起事来不再‘瞻前顾后’,把问题风险都化解在萌芽状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詹强华如是说。
数据碰撞,由案及人,抓早抓小“治未病”
数据、应用、平台、工具,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狭隘的。
在全国法院积极打造大数据“一张网”的背景下,福建法院率先实现向最高人民法院汇聚审判执行数据,进一步建成全省法院司法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又创新研发了“清风”系统。
奔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
“‘清风’系统最初是为监督执纪所用,但随着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福建法院作为试点单位,我们凭借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的天然联系性,‘清风’系统正在反哺审判管理。”福建高院审管办主任刘晓莹说。
看似“专业性很强”的“清风”系统,如何能与审判管理深度融合、“互相成就”?我们可以通过一起案件窥知一二。
今年3月的一天早上,刚到办公室的福州中院刑二庭法官林华习惯性打开“清风”系统,看看自己办理的案件有无出现预警情况。
没想到最近审理的一起25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上诉案,出现了红色预警。仔细一看,“信访举报”一栏显示“有信访”。
林华立即向刑二庭庭长杨春珊汇报。无独有偶,杨春珊一早也收到了信访消息。
经查,在2012年至2019年期间,12名倒卖鳗鱼的散户从鳗场收购病死、死因不明的鳗鱼,通过涉案外地食品厂加工烤制后再以线上、线下方式予以销售。后一审判决,12名倒卖鳗鱼的散户和13名外地食品厂涉案人员均获刑。被告人不服,向福州中院提出上诉。
该案二审审理期间,被告人的家属开始信访,认为倒卖、加工的死鳗鱼没有吃出过问题,不应判这么重的刑。
“一般而言,危害食品安全案件是由行政执法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但本案因公安机关对形迹可疑人员进行盘查、当场起获病死鳗鱼而案发,顺藤摸瓜才锁定了外地的某食品加工厂。”信访的情况,让杨春珊意识到,审理案件只能治标,案件背后揭示出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法律意识的淡薄,守护“中国鳗鲡之都”福州的餐桌安全迫在眉睫。
很快,对该案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作出后,在福州中院刑二庭群策群力下,4月12日,福州中院向涉案两地的多家食品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共计4份系列司法建议。收到司法建议后,被建议单位通过源头监管、专项整治、刑事追诉、风险防范等措施,有效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链条、全方位保护。
“从案件审理到司法建议发出,如此高效的实质性化解,离不开‘清风’系统与外部信访的信息共享。”福州中院刑二庭法官助理吴刚说。
“信访反映的问题与‘清风’系统的风险提示呼应碰撞后,可以精准甄别处置信访件的同时,对相关案件进行重点督办、快速跟进。”从2022年开始,福建高院在“清风”系统设置了“信访举报”模块,利用福建法院“纪检信访举报管理系统”与“清风”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落实全省法院督察条线信访件扫描录入、编号流转、线上反馈,累计录入8720条信访件信息。
以“清风”系统预警为切入点,把个案监管与类案办理、诉源治理、能动司法结合起来,促进矛盾纠纷“实质解决”“一次解决”“源头解决”,是福建法院开展信访案件“有信必录、线上闭环”的更多探索,也是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的积极实践。
除了设置“信访举报”模块,运用“清风”系统数据碰撞,福建法院正在链接与审判管理、队伍建设的更多可能,为审判业务提供更多智能辅助支持。
——“画像分析”模块,自动汇总分析基础数据,对具体的案件、法官和法院进行画像,由案及人,展现法官历史办案情况,为审判管理部门和干部人事部门提供负面画像清单。
——“案件评查”模块,与“福建法院案件统一监管平台”数据直连,实现系统间评查数据的实时共享、系统授权跳转及“长期未结、久押不决”案件监管数据定期推送。
——“人案追踪”模块,结合案件、人事信息,分析人与案件的关系,包含法官追踪、律师追踪、当事人追踪,精准发现法官近亲属、离退休人员等违规代理案件行为,自动预警、及时拦截。
——“违纪违法”模块,将系统外已查实的违纪违法案件录入到“清风”系统,实现违纪违法案件全部信息线上流转,涉及案号自动关联,并设立“是否违反三个规定”细项,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三个规定”数据导入、关联碰撞,精准锁定“案与人”。
截至今年9月,福建全省法院上诉率同比降幅0.16%、系列案收案同比降幅30.77%。案件体量长期位居前列的十类案件一审收案数同比下降2.36%。
数据的智能化服务归根到底是围绕司法审判事业需要,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把愿干事、真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向内看,积极履职的法官更具获得感;向外看,寻求公正的人民群众更有满意度。
从着眼一个点,到解决一类题。福建法院以“清风”系统为支点,努力串联审判管理进一步优化、审判质效进一步提升、诉源治理进一步深化,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见习记者 茹玉)
(责编:梁秋坪、温璐)